「你可以考慮一下做三失專家 — 讀書失敗、感情失敗、生意失敗。」

記得去年辦「失敗博物館」展覽的時候,合作的拍檔如是說。回想起來,去年我確曾歷這樣的一個階段 — 那時候一心計劃到新加坡升學,修讀一年的公共行政的碩士課程,於是去年年頭的時間基本上都不敢開拓新的業務,也不太敢接下長期的生意,因為怕自己到了新加坡之後就應付不來。但另一方面,又知道如果公司不繼續發展下去,會對生活構成一定壓力。那種感躊躇難決的時刻,讓我感覺到甚麼是「患得患失」,好像能夠會擁有一些東西,但又好像甚麼都沒有。

幸而,這種感覺大約數個月左右就過去了,因為新加坡的升學計劃失敗了。那邊學校希望我修讀兩年期的課程,仔細算過,發現自己未必能夠應付兩年的機會成本,於是就放棄了,也加快了自己 非牟利組織顧問 的業務發展,同時繼續自己在青年發展的工作,希望可以推動香港的非牟利組織的發展和社會創新。

也很幸運地,在朋友、客戶的推薦,再加上自己多年來在傳媒、市場營銷的經驗,公司的業務算是上了軌道,自己也慢慢地摸清楚發展的路向,知道自己追求的是甚麼。

在這個過程中,有許多人可能看到美好的一面,但我常常都問自己:

「你憑甚麼在這裡?」

記得去年在獎學金面試的時候,也有一位評審問我:「你要到新加坡讀公共行政,但你本科和工作都沒有相關經驗,你覺得自己到時可以怎樣跟你的同學溝通?」

其實一直以來,我都知道自己沒有甚麼很大的才幹,也有點笨拙。後來入選了一個亞太區的青年領袖計劃,那時候 Michelle Obama 在台上的分享,令我突然明白了我們也不用太看輕自己。她大約的意思是說:「以前也有很多人質疑我為甚麼能夠坐在這裡,有時候也會不習慣出席一些場合,但你要明白,你是值得擁有這個機會的,所以你才會在這裡,你要習慣在這裡 (Being here)。」

也記得當時有一個課堂也是滿有意思的,那個課堂的導師教曉我們把外在的頭銜、名譽都通通摘下來,再看看自己裡面還有甚麼,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受和弱點,因為這才是決定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。

我想,我們辦「失敗博物館」也有類似的想法,我們希望可以創造一個討論的氛圍,可以與大家一起認清自己的價值,同時也希望學習尊重與包容不同的批評和冷嘲熱諷,做一個更好的人。

失敗故事徵集

近來又再籌辦一個名為「失敗博物館」的活動,希望可以邀請大家把自己經歷過的捱折寫下來,又或者是跟我們分享一件「失敗」的物品,收集回來的故事會放在網頁上面,也有機會用作展覽用途,希望可以鼓勵大家放下失敗的過去,種下未來的種子,因為我們相信比起成功,我們更應學習怎樣面對失敗,期待收到大家的故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