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來都想跑很快,卻不知道終點在哪裡。
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這一年,我會用「崩塌」來形容。看似風平浪靜的一年,背後卻埋藏著不少的漩渦、衝擊、挑戰,好像把整個人都打散了,以為永久損毀了,但其實只是重新組裝起來。
完成了最後一個 TEDxChaterRoad 的活動,七年了,這個活動為我們帶來了不少精彩的回憶,也因為這個活動結識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。
「你說你在做一個社會影響力機構,但你們的影響力在哪?」
「其實你的事業都在橫向發展,沒有向上走過。」
要承認自己過去七年甚至大學畢業以來十多年所走的路線失敗,是一種價值觀的崩塌。我也有質疑過自己是否真的這樣一無是處,過去所謂的「成就」是不是騙回來的,但也許只是恐懼蠶食心靈,因為太怕失去,所以總是把自己弄得步步為營。
記得年初的時候,我希望可以為正式經營的 青年項目 嬴下幾個獎項,加強公信力,以便我們日後推動一些合作的時候名氣可以響一點,令事情變得容易一些。然後在9月的時候,我們嬴得了 Rethink Foundation 的支持,10月的時候,也入圍了 Community Business Award 的最後四強,算是達成願望吧。
但說實話,每次獲獎的時候,心裡裡都有著滿滿的 Impostor syndrome。甚麼是 Imposter Syndrome 呢?中文的譯名是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,簡單來說就是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眼前的機會,也可以解說擔心若然失敗了,人們就會發現自己實際上是在充大頭鬼,根本沒有實力。
然而,在這兩個獎項之後,我發現,其實拿獎不拿獎,根本沒有所謂。人們看的也不是我們網頁上有多少個獲獎的 logos,而是我們真實的工作。這些真實的工作,很簡單,只需要隨意問問任何一個參加我們活動的學生有何得著,其實就已經可以說明了這個項目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。
在過去的一段日子裡面,想過很多次放棄。早前見工的時候跟一家大型機構慈善主管交談的時候,她問我有甚麼專長,我跟她說我擅長追落後,現在也許實力未夠,但只要有適當的環境和指導,我就可以把成績追上。想當年嘛,會考以中文應考歷史科的我,高中的時候轉用了英文學習,重新記上了各個歷史人物、事情的串法,最後還不是在精英云集的學校裡面由全班的榜尾考到十名之內。所以與其擔心地基不穩,不如先打穩地基,只要相信,就能做到。
//聖誕、農曆新年前後在香港,跟家人、朋友好好聚頭;春去夏來的時候在澳洲珀斯,那時的氣候最宜人;暑假的時候就回新加坡、馬來西亞,享受烈焰下的生活;秋天在愛沙尼亞,在寧靜的農村裡面生活,看看紅葉,喝喝酒,享受在鄉野木屋的煙燻桑拿;之後就是聖誕前後吧,有時間可以去去歐洲其他國家,逛逛聖誕市集,然後就回香港。//
而到底我希望成為一個怎樣的人?走過了 30多個國家、地區,認識了半個地球的朋友,總算實現了小時候 走出元朗 的願望。但當然,理想也要顧及現實。回到 Corporate world,特別是今年轉職之後,每天的生活變得比以前有規律。而在 數碼港 一年半後,我也畢業了,在今年12月入職了一份新的工作,不論是工作強度還是心態上都需要好好調整,但也是一個值得的嘗試。
最後,我想分享一句今年聽到最深刻的話:「其實你可以選擇做一個70分的人,那也沒有甚麼不好啊。」
對我來說,如果可以用70分的力做出85分的效果,對我來說其實已經不錯,但我也希望自己是個具有90分實力的人。之前幾個月都在質疑自己的上限,擔心會停滯不前,但後來發現這些憂慮都是沒用的,因為「只要相信,就能跨越」。
回首2024年,崩塌、有憾。如果你問我明年有甚麼目標,我會說明年會更為複雜,但在撼動過後,我知道自己才不會被現實打敗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