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愛玲說過「成名要趁早」 ,因為更早變得不一樣,往後的成就會更不同,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可能。我一直相信這句說話,總希望在年輕的時候涉獵多些,吸收多些不同的經驗,要比別人走得更快,要去看看這個世界。

大學時候的我,大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活動的搞手。說是活動的搞手,實際上是從場刊設計、邀請嘉賓、主持、清理場地等等都一手包辦。我以前是一個不懂得把自己工作分配出去的人,總是怕讓別人負擔太重,也擔心會出了甚麼亂子。

yr2_03_su02a

大學畢業後的工作,很幸運,讓我在短時間內接觸到香港旅遊行業的重要人物,從航空公司、旅遊局、旅行社等等的老闆級人物,都不時有機會在活動上碰面。記得有次出席活動,在座的全都是老闆級人物,對於一個黃毛小子來說,的確不懂得怎樣應對,也不清楚可以說甚麼話題。不過久而久之,碰面的次數多了,有時候就開始對大家有點印象,打開話題也容易了一點。

不過說到底,我始終不是那種擅於交際的人,我沒有滔滔不絕的話題,也不會說很多話。有趣的是,因為工作的關係,我往往需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,也因為自己的興趣,漸漸接觸多了不同範疇的活動,從社企、義工旅遊、創業到城市發展等等都有。慢慢地,我也漸漸由一個活動的搞手轉變成為活動的嘉賓、別人合作的伙伴,建立起自己的人脈、網絡、名牌。

SIVC Kickoff_Mr Daneil Chueng_Group photo

photo (2)

最近出席了兩個活動,讓我心裡有點嗟異。我在想,是甚麼時候開始,自己能夠站在這個位置,跟那些重量級的嘉賓一起剪綵呢?之後還有機會嗎?還是更上一層樓嗎?

這一切,不代表我成名了,也不代表我的工作得到甚麼認同。只是我在想,如果晚一點的時候我再碰到這些重量級的人馬,在積累了一些經驗、想法之後,才認識會不會談得更好呢?這一切,會來得太早嗎?

我不知道是否來得太早,不過我常常很羨慕一些人,來到一個晚會,就能自自然然跟不同的嘉賓談笑風生。我也很欣賞一些人,好像有吸力似的,總能夠把一些有想法的人聚在一起。這一點一滴,都不是一時三刻能夠鍊成的,需要的,是努力,也需要堅持。

如果大家走得有點累的時候,不坊想想,是甚麼想讓大家堅持下去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