絲綢之路東西綿延數千公里,古代西進之路的艱辛除了路途遙遠,更要翻山越嶺,披星戴月。然而這條在古人走起來辛苦萬分的絲路,對於當今的旅人而言,卻是蘊含了豐富自然景觀的瑰寶,值得再三探索。

「黃河遠上白雲間,一片孤城萬仞山。 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。」

這首唐詩,小時候讀書時就背誦得多,想不到真的有機會親臨此地,感受詩人王之渙的情懷。昔日的玉門關,乃「中土」與「蠻荒」的分界,古時說玉門關外無柳,可見這個邊彊地方的孤零。

既然如此,何解又會有玉門關這個雅稱呢?原來相傳在古代,西域和田等地的美玉會經此關運到中原地區,這裡也是絲綢之路往西的重要關隘,所以稱為「玉門」。

而在玉門關附近有座漢長城,以砂礫石和蘆葦疊壓而成,始建於西漢漢武帝時期,歷史久遠。唐代的詩人曾以「髑髏盡是長城卒,日暮沙場飛作灰」來形容這座漢長城,甚為悲壯,而今日的漢長城,經過多年風沙的洗禮,髑髏也好、骨灰也好、黃沙也好,都分辨不了。不期然想起另一句詩詞:「古今多少年,都在笑談中。」

而在絲路的南端,則有「陽關」。據考證,陽關曾為肥沃的綠地,為西漢時期的都尉治所,但隨著愈來愈嚴重的沙漠化,居民遷移,陽關隱去,其遺址已被沙土所埋,現在所看到的只剩下一座烽墩和一片沙石荒原。

儘管如此,我一直相信去旅遊,你眼裡面看到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,反而是張開心眼,好好的感受當地的環境,得著更大。今次跟著 安達文化之旅,能夠親身來到這些歷史的現場,就好像重新讀回一本又一本活生生的書一樣,非常精彩。更精彩的是,一班團友學識淵博,不時都會跟我們分享一些歷史的小故事,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