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,遙距學習變成了常態,也拉闊了本來的「數碼鴻溝」(Digital Divide) 。數碼鴻溝是指社會上不同階級背景、性別、經濟環境、居住環境的人,在使用資訊科技上的機會和能力上的差異。在疫情下,使用電腦學習變成常態,不同階層的學童的學習進度差異就變得更大。

記得以前在中電工作的時侯,曾經負責當年一個大型的慈善項目,為低收入家庭送上電器。當時走訪了數百戶家庭,有不少劏房戶,環境非常狹窄,有的飯桌、書桌、睡床都在同一個地方。可以想像的是,小朋友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和學習有多困難。更甚的是,在疫情下,本來可以到自修室、麥當勞溫習,但現在也變得不太可能。

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,帶來的是挑戰,也是機遇。未來教育的成效,將會更加取決於線上線下的資源整合運用,不再單純是老師教的好不好,學生夠不夠聰明的問題,而是學習資源能否到位的問題。

足夠的配套支援,是基層進入數碼化世界的入場券,外國就有不少機構專注解決這個重要的社會問題,致力於加速貧窮地區的數碼化改革。例如外國組織 INCO,就一直致力為貧窮地區,提供更多數碼學習機會,透過籌集捐款,支持基層學生擁有基本的網絡配備,並成立計劃和舉辦研討會,探討貧窮地區數碼化,在本地培育更多同路人,授人以漁。

不過,無論科技怎樣轉變,最重要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學習,而如何能夠收窄「數碼鴻溝」,讓不同背景、出身的學生都能夠有效學習,則始終是我們未來需要深思和解決的問題。